無線電的原理

電台的發射機是產生無線電波的原動力,那兒首先電流以極為快速地來回擺動,也就是產生振盪,經過發射機幾級的放大處理,這個訊號夠強了,便饋送到發射塔的天線,這裡也就是實際產生無線電波的地方。參看圖1所示,其中曲線代表強度與時間的關係,無線電波是沿著天線流動的電子所產生的,假設曲線的左邊是起點,我們可以看出曲線從零點逐漸爬升,然然又回到零點,這表示電流在天線上,從一端奔向另一端所產生的無線電波,而當電流從另一端奔回時,便產生了零點基線下方的曲線。像圖1曲線就是無線電波的頻率,例如某MW電台是1,000,000次/秒,也就是每秒一百萬個週期,但通常人們習慣把它縮減成1,000KHZ,KHZ是Kilo Hertz的縮寫,稱為千赫,意思就是一仟週期,但是在短波波段頻率通常更高,所以用MHZ來表示頻率,MHZ是Mega Hertz的縮寫成1MHZ,而大部份的場合裏,都把KHZ及MHZ混用,因此最好能分清楚這兩種單位的意義及其間的換算,要把KHZ轉換成MHZ時,只要把小數點向前移三位即可,何如2300KHZ等於2.3MHZ,而相反的6.2MHZ等於6200KHZ。

波長

另外短波廣播中常常聽到的另一種稱呼"公尺波段"或"米波段"(Meter Band),這指的就是波長,也就是從天線發射出去的電波,一個週期之間的距離,假設圖2中的無線電波是15MHZ,那麼它的波長指的,就是從A點到B點的距離,如果每秒的週期數目加倍,就變成30MHZ,也就是圖3,觀察圖2、圖3兩波形,便可發現15MHZ每週期中含有30MHZ兩個週期,也就是說頻率愈高,波長就愈短。

頻率的波長的轉換

如何把波長轉換成頻率,或做相反的轉換呢?雖然一個電台以固定的頻率廣播,但是"波長"也是常被拿來使用,例如,在說明短波傳導狀況時,使用31米波段,比使用"9500KHZ到9900KHZ"(這是在31米波段內規劃用做國際短波廣播的頻率範圍)簡單多了。把頻率換算波長的的公式是波長(公尺)=300,000,000/頻率(MHZ),分子300,000,000公尺是無線電波在大氣中的行進速度(即光速)。

所以15MHZ的波長是,波長=300000000/15000000=20公尺。當然短波廣播規定有許多的頻率範圍,要記住這些頻率與相對的波長是頂麻頂的,但是只要抓住一個要領,便不成問題了,首先記得一個頻率與波長的關係,例如15MHZ是20米,然後頻率增加一倍,波長便減半,相反的頻率減半,波長便加倍,例如15MHZ是20米,那麼30MHZ就是10米,而7.5MHZ則是40米,這樣就容易多了。

在我們了解頻率與波長之間的關係後,當短波電台報出頻率及相對波長時,我們更可較容易在收音機的刻度表上找到該收聽的位置,因為傳統型(指針式)短波收音機的刻度表上,都有波長或米波段的標示。


加入我們的粉絲團!掌握最新產品資訊和優惠訊息!

加入好友

分享至line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
QRC